嗚呼,總算做完了...這篇是來記錄為了第一屆戰鷹盃弄出來的作品的製作心得:(不過說是紀錄,過程我也沒拍下來就是...)

 _1080596.JPG  

 
 

===========以下是碎碎念三千========

 

 

     這次的作品是我在看了FAQ2後第一件做出來的集大成等級的東西,(之前那台M5是半路穿插所以不算。)雖然說這中間其實有穿插什麼38t之類的,不過那些我還沒收尾就是...所以這件雖然看起來是繼上次金門之雄後出的第二輛戰車,實際上好像是第4輛...製作的緣由除了很單純的對於這台戰車的外型有點興趣外,還有不小心跟曾老闆說了我會買這台來玩,以及答應學長要把這台作起來,害我在過程中咒罵了好幾次,話絕對不要說太早...(汗顏)

組裝部分...老樣子一下叫好一下慘叫,兩者輪流交替。途中感謝學長前輩們在我折蝕刻片的時候提供意見並且指導。另外是說我幾乎把所有的水貼貼爆,組裝的技術還有待磨練Orz...順帶一提,這盒的說明書有勘誤表,記得去該公司FB上看,是關於車頭燈的組裝。 (我就沒注意到中招了QAO)

接著話題來到上色過程。

這次的上色步驟是CM>Chipping>Filter>Washes>用油畫顏料細修>Streaking effects(同時做Rain Mark)>上Dust>上Rust>上Mud>雜項細修收工。稍微來說一下心得:

 

 

 

CM...

      首先當然是從CM說起。首先強調,老實說我英文沒好到哪去,所以我不能確定我所理解到的是不是真的如書上所說的CM。我個人認為在書上所說的CM是一個為了讓人能注意到特定位置的形狀上的特徵而在該處創造顏色的對比的方法,創造對比的方法書上有提到除了單純的明暗度的變化外,書中還提到了色相的變化...也因此,作品的顏色豐富度也會有所提升。上次做的38t就單純只做了明暗度的變化,就被社團前輩抓出來說顏色不夠豐富Orz...所以這次做的時候乖乖將用色複雜點...

上色順序的話是灰色底漆補土>白色(高光),黑色(陰影)>OD2(綠帶棕,陰影)>OD RLM80(綠,主色)>前色加卡其(綠帶黃,主色2)>前色再加卡其(黃帶綠,主色3)>前色加白(高光黃帶綠,強調用色)>前色再加白(白色帶黃帶綠,強調用色)>同色筆塗部分特徵這樣下去搞。老實說我不確定搞成這麼多層是不是有必要性,不過反正整體時間大概只多差個30分鐘左右,不做白不做。順帶一題,我大概到主色3的時候就開始把漆調的稀一點並把噴筆打斜來使顏色變化柔和一點。

 

Chipping...

結論:技術有待加強。

 

>>>半光澤表面調整>>>

 

Filter的話...

      原本我是只用一個顏色在做,且整台車都做,不過社上有前輩提到說沒必要每個面都一樣顏色,所以我某幾個區域稍微多加了點灰色進去調整。不過因為原本的顏色就很稀(10%吧?)所以效果不太確定好不好...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做過CM後有沒有做這步驟,外觀差異會很明顯。

 

 Washes...

老樣子油畫顏料...然後小心把多餘顏色弄掉不要破壞線條。

 

油畫顏料細修...

不太會控制範圍...不過在增加局部差異的功能上勉強還算有用。

 

 Streaking effects...

      這個就好玩了,在FAQ中提到畫完後等個幾分鐘乾後才開始擦拭,不過可能因為我用的不是AK的產品,也可能是我溶劑用的是自己買的white spirit...總之,我發現畫完後不久就要去擦拭了,等太久後才去弄會很難弄出線條來,顏色會很乾脆的全部洗掉...(以我的速度來說大概是畫兩個面的時間吧...)  老實說我真不知道MIG是怎麼分類的,因為這個東西看起來就是所謂做流痕,但是同樣是留痕,他在 Rain Mark 、Dust 、Rust的章節中也用了一樣的做法...可能是因為後三者章節中還有再分...

 

Dust...

      顧名思義就是灰塵,在書中有分成在垂直表面上的dust表現跟在平面上的dust表現,我覺得前者看起來就是streaking effects就是...在平面上的表現方面,我只用了書上用琺瑯漆去點的方法來弄。書上在點的時候他只是單純的使用亨寶的琺瑯漆去點,乾了之後就會很神奇地冒出像灰塵堆積般的厚度效果。這個效果我用民屋琺瑯漆可完全弄不出來Orz...所以我在裡面加了點別人給的碳酸鈣粉末進去做點厚度,小心粉末別加太多。最後成果勉強看起來像是用亨寶的漆做出來的樣子。

 

 Rust...

      不用說,當然書上也有分很多種表現方法...不過老實說,書這方面沒有說的很清楚,中間是有提到在做rust時不限一種方法,可以用壓克力塗料,可以用琺瑯漆,可以用油畫顏料,可以用粉彩等來去點來去畫,並且放了一個被擊毀的四號戰車的範例來示範。不過我這回做Rust主要只是拿來點履帶內側,備用履帶還有排氣管部份而已。使用方法則是使用粉彩並參考照高石誠在指南上說的那兩招去弄:直接抹或是沾濕後沾粉去抹最後拍溶劑去暈開這兩種...老實說,FAQ雖然寫得不錯,但是某些部分個人認為還是高石誠的指南寫的比較詳細。(像是點掉漆的邏輯,粉彩的運用等等)

 

Mud...

      繼上次金門之雄的經驗後...這回多翻了幾次FAQ確認是我過去石膏加太多...(好像書上是說一般是20~30%)所以這次石膏加少一點,拿硬一點,筆毛長一點,並把氣壓開大一點去噴濺。這次的效果就還不錯,顏色沒亂跑,顆粒均勻了很多。是說調色可以用水性或琺瑯去調,不過琺瑯去調的好處是附著力比較差,噴到不要的地方還可以擦掉。調色方面,除了單純在一開始調合時加入的顏料顏色外,最後還有用若干粉彩去弄點變化。是說我覺得車體上沾到的泥巴的顆粒應該比履帶上的還小就是。

 

最後細休的部分....

摁,木頭上色、機槍上色、鉛筆運用,這種小東西的上色與表現還有待加強= =|||

 

 

 

=========照片部分...這次挑戰高解析拍照,所以推薦還是直接點圖去相簿看比較好=========

_1080581.JPG  

首先還是老樣子這個角度吧...前方側裙忘了刷,不小心留下了太粗的線條,直到會場上才發現囧

_1080582.JPG  

另一面長這樣

_1080598.JPG  

正面這泥巴濺起的效果我還蠻滿意的就是

_1080591.JPG  

再來是這台車最大的特徵,讓人聯想到烏龜背甲的背面。

_1080593 - 複製.JPG  

個人蠻滿意的砲塔部分,這個時候應該還是用琺瑯做chipping,其實還不賴耶...

 _1080595 - 複製.JPG

另一個部分令人矚目的是排氣管,做法是筆塗棕黑色後上粉彩,用沾跟鋪的方式上去,最後再用噴槍噴上燻黑

P1020379

泥巴特照1,是說這次的泥巴感覺得就比當時M5A1那時做得好。

_1080604 - 複製.JPG   

泥巴特照2,輪子跟履帶是這次製作在組裝上的致命傷啊...

 

 

     整體來說大概就是這樣吧...稍微提一下新的想法...雖然說MIG在書上有說過好的CM在經過舊化後會不太明顯...不過在會場中有前輩也有提到我做出來的CM在會場光源下看,真的很不明顯。但是看MIG的BT-7好像問題就不大...所以這樣說來我是不是有點做過頭了呢?剛好會場上有另一台BT-7也有在玩MIG的技法,看它的顏色對比好像就比我的明顯多了。在說想是不是我Filter用的方式不夠好,還是用色用錯還是怎樣的...

說來真有趣,CM的效果之一是創造對比,filter卻是把對比拉低的方法,而且他很常用...難道是說我運用的方向性有誤?這點還要再研究研究(QwQ)

最後,真的要感謝社上許多前輩,學長們在我製作過程中提供意見,指導,讓我能不斷修正不足之處,真的很感謝//

 

2014/6/20補述:因為最近沒地方堆模型完成品所以把這台便宜清掉了(ノД`)・゜・為了做紀念,幫他拍下最後的身影以留念,就順便更新上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s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