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寫文章了...最近因為工作還有代工關係,距離上次文章也好久了,有點尷尬啊(´-ω-`)

 

 

回到文章上,是說真是不可思議...原本以為我這輩子不可能來製作ROCN的海軍船艦,想不到今年不但做了艘1/700的丹陽外,連沒什麼參考資料而沒什麼人做的信陽都硬著頭皮做出來了,想想還真是不可思議。(汗)

因為這艘船沒有出套件的關係,所以想做出來的話只能參考少少的歷史黑白照片,也因為如此,所以其實在外型上花了不少的功夫來研究。所以決定要寫篇考據外型的文章。(其實只是覺得好玩想寫寫看(゚ω゚o)

_1120531  

 

 ==================================

 

 

回到前面,原本想說這輩子應該不可能做日本以外的船艦模型,結果想不到在二月的時候做了艘丹陽外,連很難搞的信陽給做出來了,其實想想,畢竟最一開始的起頭就是因為學長畫了同人誌來描述這段歷史,然後同人誌的封面就是艦娘化的丹陽跟信陽,所以其實當我把丹陽做出來的那刻,我大概就做好心理準備要來挑戰信陽這個題材了。(使命感?)
另一個理由,除了很喜歡學長的創作外,一方面也是想玩看看。看日本那邊的模型前輩,北鎮海軍 (網站連結)在製作船的時候那種考據的方式與精神,讓我既佩服又感動,所以其實我個人也是想試試看以這種方式來做模型試試看。而且因為這次的照片很少,相對因為照片少,細節 (因為死無對證) 要注意的地方比較少,)好像入門門檻比較低? (咦?)

 

回到模型,歷史上,信陽艦是當初WWII結束時,做為賠償艦而來的日本驅逐艦 改松型的初梅。

如同雪風一樣,一開始剛編入的時候保留了日本的武裝,並在1950年代換成了美製的裝備。雖然有文字的資料可以參考,不過因為根本找不到照片的關係,所以只能做成換成美製裝備後的樣式。原本想說看看有沒有向當時如浪人大建前輩製作的丹陽一樣的模型參考資料,不過找來找去居然只有彩香堂本舖(連結)的資料可以參考。然後實際的照片資料...想不到也是只有少少幾張,一個網站(連結)就能全部收錄進去。所以基本上這模型就是以該網站中的這五張(有幾張沒辦法用)照片外加彩香堂本舖的模型資料發動藍色窗簾做出來的。(汗)

基本上,信陽承襲了ROCN優良(?)傳統,與最一開始的外觀形狀上有了巨大的改變。最主要的變更點除了很明顯的武裝改變外,連艦橋前端的構造物、艦橋本身、船身中段等處都有了巨大的改變。

 

=====以下文章前四張照片皆出自中國軍艦史月刊網頁(連結)=====

 

艦橋前端:

前端構造其實很明顯就是在原本的艦橋外面搭了個平台然後兩邊各有兩個在外緣形狀上有所突起的平台空間,前端的空間應該沒意外就是40mm炮的位置,至於後面到底是甚麼其實看照片看不出來...但是考慮武裝的配置的話,因為20mm機砲沒地方塞,所以應該就如彩香堂本舖的配置一樣放在那裏。



艦橋:

艦橋本身就難搞了,從照片來看,除了很明顯船身前方的最上甲板向後延長而導致原本橫跨上下甲板的結構完全被蓋住外,原本上層的外觀也有了明顯的變化,甚至還加蓋了一層。在討論時基本上就以這最上甲板上面的三層為主吧。在考據推測的時除了照片外,順便比對了原本的艦橋外觀來做出結論。多方比對後推測是原本的戰鬥艦橋從原本後面開放式的改成封閉式並向後延長,並且參考照片陰影再延長的部分還有凸起物。順便還把原本的相當開放的方形對外弦窗封起來變成美軍風格的樣式。

然後信陽最大特徵,位於左右兩側的神祕開孔,並且考慮個部份的過形狀比例成因後,推測為是將左右原本放望遠鏡突出的小台子部份給封起來後,並將台面上面的屋頂保持開放狀態,然後在第三層加蓋的時候直接微微推出去 ,但是也不是完全平推覆蓋起來,因為照片可以看出那邊在前方打光下還是會產生陰影,這也就是為甚麼信陽在側面看過去的時候有個很明顯的長方形的洞,因為當初在艦橋整形的時候並沒有將這部分封死,或許是為了通風考量

最後的第三層部分,推測為除了下面兩側推出的平台向上延伸的部分沒加蓋外,其他應該都是照著原本的形狀向上延伸出去。根據照片那邊是可以站人並在上面有簡易棚架做成露天駕駛台之類的,不過因為實在看不出來要怎麼上去所以只好把通路動線都藏在照片看不到的角度。

 6066265645_32a9de9db4_z_副本

6066265645_32a9de9db4_z 3  

沒意外的話外型應該是長這樣...

_1120383  

會剛好跟原本的面分布完全一致,只是窗子開口改變。

qqqqwwe

船身中段:

解決了最複雜的艦橋後,最後中間的形狀相對變化簡單多了。除了因為最上甲板延伸而導致的小艇位置移到第一煙囪後方外。在原本的機槍台那邊直接加蓋產生一個穿過了第二煙囪一路沿生到桅杆後面的平台,並在上面配置了40mm 砲的的放置空間。然後並在原本的機槍平台下方還有第二煙囪兩側加蓋結構物。前者沒意外的話應該就是單純的小房間,但是後者的部分,看照片並從影子來推測可能只是單純的一片牆壁,用來保護煙囪根部而已。並在桅杆附近追加了一個新的探照燈,以及左右兩側的小艇架。(美軍常見的這種)。有趣的是不知道為什麼原本機槍台上的40mm波伯式比裝在後面的其他同型砲還要高出一點(2017/4/16訪客留言,因為可能是二連裝40mm ,所以高度不同)  ,在製作上要稍微動的點手腳。最後,中間會穿過的煙囪,因為沒有照片可以看的出來那邊到底是完美的貼緊煙囪形狀來造還是單純挖個洞,所以就隨個人喜好自行詮釋了。

 

werfadf

大致上的外觀研究大概就這樣吧,不過說真的在模型製作的時候其實是以圖書館借來的書"老戦友海権系列3 「中華民国海軍 陽字級軍艦誌」 出版社 老戦友工作室" 上面看到的照片為準,應該說,目前可以看到的照片其實可以發現信陽在外觀上有被小修改過幾次,包括第一煙囪的小艇掛架,還有原機槍台那邊的構造,

      _1120479

書本翻拍的,雖然網路上也找的到這張,不過就解析度上來看,反而書上這張比較好判斷,順帶一提,他不是單純的側面90度照過去,而是有點斜角的照(拿模型比對過)

總之以自己能注意到的部分為主來製作,考據大概就這樣了,雖然比不上國外大師,不過還是蠻有趣的,文章大概到此結束,剩下的就是實際的製作篇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s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